管教的艺术,在于把握好“度” 每个不听话的孩子背后,必定有一个不会管教的家庭。孩子为什么管不了?很大原因在于爸爸妈妈两个人的教育观念不一致,一个舍得管,一个不想管。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孩子学会了耍聪明,谁的“管教”对自己有利,就听谁的。 一、管教孩子,一定要趁早 越小的孩子,可塑性就越强。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是品性塑造的黄金阶段,我们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品性。 意大利教育家,玛利亚·蒙台梭利博士指出,3-6岁,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。 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,不管教孩子,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。 然而,生活中,有很多父母有这样一种想法:孩子长大了就好了!其实,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观念,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何其艰难,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,孩子越大,行为越难纠正。一旦孩子长大后,品性定性,思维行为固化,习以为常,做家长的想要重新塑造,谈何容易?因此,教育孩子要趁早,行为界限要明确,家长千万别再拿“树大自然直”这种话来安慰自己了。 二、管教孩子,需要合理分工 每个家庭当中,父母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。教育孩子,切忌一个唱黑脸,一个唱白脸。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,每个阶段都有父母的参与和协助。 父母的管教,只有合理分工,相互配合,才能教育好孩子。
那么,管教孩子,父母应该如何分工才有效呢? 给妈妈的建议: 1、妈妈通常感情细腻,一定要情绪稳定,要给孩子安全感,用丰富的情感陪伴成长。 2、妈妈善于观察,能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动,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,认可孩子的情绪,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。 3、当孩子遇到烦恼、遇到挫折的时候,妈妈要及时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,给予孩子精神力量的支持,安慰他、鼓励他走出困境。 给爸爸的建议: 1、爸爸要做孩子人生的指导师,给予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。帮助孩子建立各种学习与成长目标,建立人生的志向,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。 2、爸爸要多带孩子,培养他的动手能力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:“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。”孩子的动手能力强,更有利于智力的发展。修理坏了的椅子、电器,做科学小实验,爸爸的动手和示范作用,会带动孩子的兴趣,也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。 3、爸爸要多给孩子读书、讲故事、逛图书馆,爸爸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不同,更低沉、更有磁性,多元的体验可以丰富孩子的感受。 4、爸爸多带孩子一起运动,男性的运动天赋比女性更为出众,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,怕他不小心磕到碰到。但爸爸通常会更加淡定一点,他们更加愿意教孩子规则意识、竞争意识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爸爸用心陪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,抵过所有物质。父亲的行为,对孩子来说,影响无穷。 孩子6岁前,是智力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。 这段时间他对一切事物都特别敏感,是养成良好习惯、学习启蒙的“最佳年龄”。 作为父母,你必须清楚,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,别让你的不管不教,毁掉孩子的未来!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